什么是乳糖不耐症?中国人应该知道的一个事实
自古以来,中国人口中喝牛奶的人都是极少数——这其实有是基于一个体质理由:大约有90%的成年中国人有乳糖不耐症,意味着大部分中国人的身体缺乏能够分解乳糖的酶,而恰好牛奶和奶制品中含有大量的乳糖。
乳糖不耐症并不是免疫系统过敏,但是中国人一定不会感到陌生。对于有乳糖不耐症的人群来说,喝过牛奶或者吃过奶制品之后往往容易发生肠胃收缩,胀气甚至腹泻。这些症状因人而异,有的人表现的较轻,有的人却会非常严重。
究其原因,其实是因为体内缺乏足够的乳糖酶,没有被消化的乳糖进入肠道之后为肠道细菌群提供了大量食物,细菌分解乳糖的时候产生的气体和水就会导致这些不良反应。
一个用氢呼气试验对我国健康成人乳糖不耐症的研究数据显示,健康成人的乳糖吸收不良率高达92%,中年人(30-50岁)的饮奶率和症状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青年人(18-22)。
有趣的是,人类的母乳同样含有大量乳糖,但是为什么婴儿喝奶却很少会闹肚子呢?结构精巧的人体在幼年时期会产生足够多的酶分解母乳中的乳糖,因此婴儿通过母乳喂养就能够获得充足的营养;但是过了断奶时期后,身体中的乳糖酶开始随着年龄增加啊开始显著减少,因此对含有乳糖的食品(比如牛奶)就不能像以前一样很好地消化了。一份中国儿童乳糖不耐症的调查发现,中国3至5岁的儿童乳糖不耐受发生率为12.2%,但是7-8岁组的发生率提升了将近3倍,达到32.2%。很显然,含有乳糖的母乳是为婴儿而产生的食物。
常言道“一方水土养一方人”,欧洲人和牛奶之间的关系很好地阐释了这句话。欧洲人对乳糖有相对较强的消化能力,原因是这些地区自古以来就消耗大量的奶制品,长期的自然选择让身体产生更多乳糖酶。但即使如此,也有20%的欧洲成年人有乳糖不耐症。而对奶制品需求并不高的地区,乳糖不耐症更加普遍:除大部分亚洲人以外,70%的黑色人种和美国本土人种,以及50%的西班牙、葡萄牙裔都有乳糖不耐症。
似乎没有任何地方的人的身体能够保证对牛奶完全不排斥。其实这不是什么复杂的生物问题,也许我们换个角度想想就能知道原因:人类是唯一一个即使超过幼年时期仍要喝奶的物种,也是唯一一个喝其他动物的奶的物种。虽然人类的适应能力很强,但是很显然,我们的身体显然没有能完全接受这种“不自然”的食物。
“每天一斤奶,强壮中国人”更像是个促销广告语,如果真的每天摄入500g牛奶,大部分中国人都可能或多或少感到肠胃不舒服;而植物性的饮料则温和的多,更加适合味蕾享受也更加适合身体健康需要。
人体不是机器,不是添加成分越好的燃料就能运作地更好。对于复杂的人体,永远都应该选择最合适的食物,而不是单单只看到某些好处。由于植物性食品不含乳糖,因此人体不会产生不耐受的症状。以营养丰富的植物性饮料来替代牛奶对人体是最好的选择,特别是乳糖不耐症高发地区的人群。一直以来最适合中国人饮用的是豆浆,市场上加钙、加维生素的复合豆浆不仅价格合理,而且营养价值比牛奶有过之而无不及,更重要的是不需要担心乳糖不耐症等等的问题。
如果你恰好属于大多数人,同样有乳糖不耐症,你还要忍着肚子痛喝牛奶吗?
由Keith Guo撰写